说这话其实是有原因的。工作队进村伊始,经过考察、酝酿,甚至干部们脸红脖子粗地辩论,大家逐渐形成了发展共识:在政策的支持下,建立村集体分布式光伏发电站,并入国家电网获得收益。同时,建设产业示范园,引进优质果木。光伏发电的收益一方面为通过土地入股的贫困户带来每年每户3600元左右的收入,也支撑着果木大棚的日常支出。待一两年后试验成功,果木大面积挂果后,再扩大规模,带动村民们发展果木种植,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。
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。这是王根锁和工作队干部们脱贫思路的根本遵循。在这一点上,王根锁曾感到压力很大,因为扶贫工作不光要帮村民办实事,更要为他们想点子、动脑子,教会他们如何发展产业,长久获得收益。
临走时,王根锁还是牵挂着他的果树大棚,不停地嘱咐管理员注意除草。“以后还可以在村上搞起民宿农家乐。果子成熟季节,邀请游客体验葡萄火龙果采摘。使村子形成光伏发电、种植园、乡村游等一条龙产业。到时候,也欢迎你们常来!”王根锁眉飞色舞地说着,眼里充满了期待。